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收录情况
学术指标
期刊荣誉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特别推荐
下载排行
浏览排行
投稿指南
征稿细则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伦理规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光学精密工程》入选“T1级” | 《仪器仪表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2版)》
《光学 精密工程》2019年度优秀论文,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及编委
Light厦门办公室揭牌仪式暨“百年·拾光——光学前沿青年论坛” 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数据驱动未来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流场诊断激光光谱技术与装备”专题征稿
《光学 精密工程》2020年度优秀论文,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及编委
第四届红外技术及其应用大会
第九届国际新型光电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学工程和光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公示,《光学 精密工程》入选“T1”级
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
融合分形几何特征Resnet图像分割
封面文章:兼顾电磁屏蔽与透光率的双层金属栅格结构
《光学精密工程》入选“T1级” | 《仪器仪表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2版)》
《光学 精密工程》2019年度优秀论文,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及编委
查看更多
排行榜
0
1
大视场线扫描共聚焦全息显微成像
1443
0
2
X射线聚焦镜的超精密制造
1045
0
3
近红外光学反馈线性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
951
0
4
超构表面在三维成像与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874
0
5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十年创新历程
865
0
6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研究综述
798
0
7
增强现实近眼显示设备中光波导元件的研究进展
774
0
8
快照式光谱光场成像技术
770
0
9
可调谐激光器激光波长宽范围自动偏频锁定
711
10
Res2-Unet深度学习网络的RGB-高光谱图像重建
682
查看更多
0
1
针对全球储油罐检测的TCS-YOLO模型
3327
0
2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虹膜相位掩模计算全息加密图像恢复
2209
0
3
Current Status of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in Japan
1640
0
4
串联光伏电池非晶硅薄膜的Nd
3+
:YAG 激光辅助掺杂与同时毛化
1569
0
5
基于改进Mask R-CNN+LaneNet的车载图像车辆压线检测
1480
0
6
结合模糊(C+P)均值聚类和SP-V-支持向量机的TSK分类器
1215
0
7
超构表面在三维成像与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750
0
8
基于非极化分量的SAR图像海洋锋特征增强方法
646
0
9
低照度彩色图像的自适应亮度增强
586
10
三维补全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575
查看更多
0
1
光电轴角编码器的发展动态
73
0
2
Zernike多项式拟合方法及应用
69
0
3
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59
0
4
光电轴角编码器细分信号误差及精度分析
57
0
5
基于立体视觉的大尺寸工业测量系统
57
0
6
基于四元数法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姿态解算研究
57
0
7
机载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目标定位误差分析
54
0
8
高分辨力空间相机的光学系统研究
54
0
9
压电陶瓷基本特性研究
53
10
复杂背景下边缘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53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投稿查重
光:科学与应用
光:先进制造
e光学
中国光学
发光学报
液晶与显示
Light学术出版中心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最新文章
封面故事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Vol. 31
期 22,
2023
2023年
31卷
第22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现代应用光学
高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巴条的封装技术研究
周勇,王琦,高翔,高俊腱,陶春燕,郝明明
摘要:为实现高功率的蓝光半导体激光输出,对蓝光巴条的封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金锡硬焊料封装了高功率氮化镓(GaN)蓝光半导体激光巴条,应用铜钨过渡热沉作为缓冲层抑制了铜热沉和GaN激光芯片之间封装残余应力,采用高精度贴片机将芯片共晶键合在铜钨过渡热沉上。贴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器件的输出特性,所以重点分析了贴片机的焊接温度焊接压力、焊接时间对器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贴片机的焊接温度为320 ℃、焊接压力为0.5 N、焊接时间为40 s时,焊料层界面空洞最少,热阻最低为0.565 ℃/W,阈值电流最低为4.9 A,在注入电流30 A时,输出光功率最高为32.21 W,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3.3%。因此,在优化焊接温度、焊接压力、焊接时间后,利用金锡硬焊料将蓝光半导体激光芯片共晶键合在铜钨过渡热沉的技术方案是实现蓝光半导体激光巴条高功率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功率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氮化镓;蓝光;巴条;铜钨过渡热沉
27
|
9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5501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8
双柔性梁振动激光视觉测量与自适应协同控制
邱志成,胡骏飞,李旻
摘要:双柔性梁耦合结构常用于航天领域,如太阳翼伸展结构、太阳能电池阵等。针对双柔性耦合梁系统振动非接触测量和控制问题,构建了基于点激光结构光视觉系统的测控实验平台,进行了点激光视觉振动测量研究和振动控制算法设计。对点激光视觉系统进行标定,通过图像处理结合几何方法提取了柔性梁的振动信号。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小波变换和优化方法辨识状态空间方程参数。设计了直接自适应模糊协同控制器(Direct Adaptive Fuzzy Cooperative Controller, DAFC)进行双柔性梁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采用羚羊优化算法基于辨识模型优化控制器参数。在双柔性耦合梁系统固定和平移运动两种情况下,进行了振动视觉检测和控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点激光视觉传感器有较好的振动测量精度,DAFC控制器相比于PD控制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以更加快速地抑制双柔性耦合梁的振动。
关键词:激光视觉;双柔性耦合梁;自适应模糊协同控制;羚羊优化算法
10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5500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8
双编码快照式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偏振优化方法
王稼禹,史浩东,李英超,付强,王超,刘振伟,姜会林
摘要:针对双编码快照式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偏振效应校正需求,提出多参量模型引导的偏振优化方法,建立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棱镜-光栅-棱镜(PGP)、微偏振片阵列探测器(MPA)以及多膜层系的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全链路偏振效应模型,分析部分偏振光入射时光谱偏振成像系统的二向衰减,揭示入射光波长、偏振度与系统偏振效应的耦合机理。通过有针对性地控制透镜的折射率、入射角,光栅折射率、常数,棱镜折射率、顶角,多层膜复折射率、膜层厚度等参量,在谱线弯曲满足重建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偏振效应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SSIM>0.8、系统偏振效应相对误差<4%,与优化前相比偏振效应降低至少6%。当入射光偏振度恒定时,系统偏振效应与波长成反比。通过实验获取单次曝光下典型材料的光谱偏振重建图像,金属偏振度相对误差提升至少14.7%,塑料偏振度相对误差提升至少63.6%。验证了所提偏振优化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为双编码快照式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多维数据的高精度获取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光谱偏振成像;偏振效应;二向衰减;穆勒矩阵
11
|
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5500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8
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
空间机器人在轨双臂辅助航天器对接力/位置嵌套双层滑模阻抗控制
朱安,陈力
摘要:为了实现空间机器人捕获航天器及辅助对接操作的柔顺化,对航天器对接装置的输出力与位姿的精确控制进行了研究,且在关节电机与机械臂之间添加了弹簧阻尼缓冲装置,以防止接触、碰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造成关节破坏。首先,结合Newton第三定律、捕获点的速度约束及闭链系统的几何约束,获得了捕获航天器后的混合体系统动力学方程,通过动量守恒关系计算了碰撞冲击效应与冲击力。接着,通过航天器对接装置相对载体坐标系的运动学关系,建立了对接操作过程中的阻抗模型。然后,设计了一种鲁棒自适应双层滑模控制策略,其与阻抗控制相结合,采用力加载随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接装置的位姿与输出力的精确控制,以降低接触、碰撞时的冲击力。该控制策略具有双层滑模结构,其第一层保证混合体系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第二层用于解决控制的高增益问题。最后,通过Lyapunov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速度下缓冲装置最大可将碰撞冲击力矩降低46.78%,输出力的控制精度优于0.5 N,位置、姿态的控制精度优于10
-
3
m,0.5°。
关键词:双臂空间机器人;缓冲装置;辅助对接操作;阻抗控制;双层滑模
17
|
5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550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8
查看更多
精选图片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