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在3D打印检测领域,研究者基于双目结构光原理,完成了3D件三维重构及位姿估计,为提高打印精度提供参考。

    程瑶, 吴哲滔, 石肖伊, 龚奥, 许文斌, 唐清涛

    摘要:为实现对3D打印件检测与控制,提高打印件打印精度,完成了3D件的三维重构以及位姿估计研究。系统基于双目结构光的周视扫描视觉检测原理,采用双目结构光照明方式,以双色相机周视扫描成像模式,通过对不同位置彩色及红外场景、双目视觉及散斑结构光深度信息等,实现图像获取及视觉标定,完成图像融合、点云着色、多帧点云配准融合、分割等图像处理及分析,实现重构对象场景点云重构。采用基于EPNP和ICP算法的相机位姿估计方案,通过EPNP算法完成重构对象场景点云和单视角点云的粗配准,ICP算法完成重构对象场景点云和单视角点云的精配准得到目标的位姿估计。采用计算场景点云与标准点云的倒角距离评估3D打印件的三维重构精度,平均精度为0.675mm;采用重投影的方法进行位姿估计的精度评估,平均精度为1.669mm。通过系统研究,为3D件打印检测提供了较好的评价方法,为后续检测及控制3D件精度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关键词:机器视觉;三维重构;位姿估计;图像处理;EPNP;ICP   
    108
    |
    16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815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专家研制了微束斑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电子光学系统特性,仿真设计低像差聚焦透镜,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性能测试,获得清晰的衍射斑点。

    赵伟霞, 史丽娜,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摘要:针对高分辨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的应用需求,且长工作距离、微束斑、小束半角的电子枪是实现RHEED高分辨检测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了微束斑的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了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系统特性,采用电子光学仿真软件仿真设计了低像差聚焦透镜;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研制的电子枪进行了束斑直径、束流和束半角性能测试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样品的衍射成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距离500 mm下,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的束斑直径为47.1 μm(加速电压30 kV),发射束流与束半角分别为144.96 μA、0.289 mrad(加速电压15 kV),在HOPG样品上获得了清晰的强度与晶体结构因子相对应的衍射斑点。  
    关键词:电子光学;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电子枪;类平行电子束   
    41
    |
    2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41378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光学系统设计领域,专家提出了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反射式望远镜降敏设计方法,有效降低了系统对公差的要求,为光学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新方案。

    王洋, 彭圣博, 顾志远

    摘要:在传统的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光学设计师更注重优化光学系统的性能,而没有考虑这些系统的竣工性能。为了降低对光学系统的公差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含自由曲面的反射式望远镜降敏设计方法。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局部坐标近轴光线追迹方程,分析光瞳的坐标变换关系,并结合Zernike多项式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表达式,推导出Zernike自由曲面在一般偏心倾斜状态下的像差解析式。然后,基于该分析框架构建了光学系统的竣工性能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设计了含自由曲面的离轴两反和离轴三反望远镜,并通过 2000 次蒙特卡罗实验分析了系统的装调敏感度。结果表明,经过约10分钟的优化,离轴两反望远镜的波像差平均值减少了26%,离轴三反望远镜的波像差平均值减少了14%,有效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降敏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矢量像差;降敏设计;Zernike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式系统   
    31
    |
    1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40544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基于STM32与CRDS技术,开发了高灵敏度的种子呼吸CO2检测装置,成功应用于水稻种子呼吸检测,展示了CRDS技术在种子呼吸检测领域的潜力与应用价值。

    李浩凯, 翟保杰, 王孟圆, 周月婷, 郭古青, 邱选兵, 李传亮

    摘要:分析种子呼吸过程对于准确评估其活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稳定且高灵敏的种子呼吸检测装置十分重要。本文基于STM32与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设计并搭建了一种二氧化碳(CO2)气体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种子呼吸检测。该传感器采用基于STM32的控制与数据采集方案,包含:高速比较器与RS触发器构成的阈值检测关断模块、高速模拟信号采集模块、STM32主控模块以及上位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阈值检测模块的关断延迟为 0.45 μs,而模拟信号采集模块的最大采样率则达31.25 Msps。通过实验验证,该传感器对CO2的最低可检测浓度为1.5 ppm,表现出了良好的灵敏度。最终,该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对水稻种子呼吸过程的检测,并获得了10 g水稻种子呼吸的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在2.5小时内浓度变化量约为730 ppm。该研究展示了CRDS技术在种子呼吸检领域中的潜力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腔衰荡光谱技术;STM32;二氧化碳;种子呼吸   
    24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40172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技术研究取得进展,通过补充关键组分,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抛光稳定性。

    王有良, 于璞垚, 高熙淳, 张文娟, 吴勇波

    摘要:目的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抛光是一种高效的精密抛光技术,然而,MCF抛光液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性能衰减问题。本文研究了MCF抛光液的组分对抛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通过添加补充溶液恢复其抛光性能的可行性,以延长MCF抛光液的使用寿命。方法首先,采用MCF抛光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抛光实验。通过观察抛光前后 MCF 形貌的变化特征,测量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温度和法向力,分析抛光液在不同抛光时间下的性能。其次,通过每10分钟添加包含磨粒溶液或α-纤维素溶液,探究添加组分对MCF抛光性能的恢复效果和延长MCF抛光液寿命的可行性。最后,对添加补充液状态下的MCF的长时间抛光实验,探究MCF抛光液使用寿命。结果实验结果表明,MCF抛光液在持续抛光60 min后,抛光液形态由初始的均匀磁簇逐渐转变为碎片状团簇,其表面粗糙度下降率由97.06%降低至65.97%,抛光性能显著衰退。通过补充磨粒溶液和α-纤维素溶液,可使法向力稳定至6.4N和7.3 N,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保持在85%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每10 min补充0.1 mL补充液,可使MCF抛光液的使用寿命从60 min延长至180 min,并维持表面粗糙度Ra < 0.05 μm,材料去除率在1.80 × 10⁸ μm³/min以上。结论MCF抛光液在抛光过程中存在水分、磨粒和α-纤维素的损耗,导致抛光性能下降。通过定量补充关键组分,可有效维持MCF抛光液的抛光性能,提高抛光稳定性,并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寿命   
    32
    |
    1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971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光纤振动传感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基于虚拟噪声电平的系统性能优化算法,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动态范围和定位精度。

    王子豪, 冯玉祥, 刘志凯, 吕立冬

    摘要: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通常采用相对强度比值法进行事件识别和定位,该算法忽略了噪声电平对系统动态范围的影响,从而制约系统定位精度和动态范围的提升。本文研究在保证系统定位精度条件下噪声电平的大小与系统动态范围的关系,在光时域反射信号中加入与信号近零幅值均值电压相关的虚拟噪声电平,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噪声电平的系统性能优化算法。实验搭建了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采用50ns的激光脉冲,在长约15km的被测光纤上进行振动事件定位测试,基于虚拟噪声电平优化算法,将原始的光时域反射数据减去噪声电平,再分别加入幅值为信号近零幅值均值的25%、50%、75%、100%、125%、150%、175%和200%的虚拟噪声电平,最终确定系统动态范围和振动信号信噪比总体最优时的虚拟噪声电平,即噪声电平的幅值约为信号近零幅值均值的75%,与传统的相对强度比值法比较,系统的动态范围提升了11.26dB,虚拟噪声电平的引入通过降低幅值近零位置的灵敏度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光时域反射;振动监测;动态范围;虚拟噪声   
    33
    |
    1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9177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报道:最新研究突破,四质量高频三轴MEMS陀螺问世,尺寸仅3mm×2.56mm,谐振频率高达30kHz,为高频三轴MEMS陀螺研制提供新方案。

    魏雯强, 田慧敏, 蔡麒, 崔让, 李豪冉, 曹慧亮

    摘要:针对现有单片三轴陀螺抗干扰能力弱,体积大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四质量高频三轴MEMS陀螺,与传统的陀螺相比,该器件具有较高的谐振频率(~30kHz),结构尺寸仅为3mm×2.56mm。本文对设计的陀螺敏感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敏感结构梁宽进行优化使其工作模态谐振频率高于30kHz,驱动模态与检测模态的频差小于200Hz,采用三晶圆键合技术对其制造,并使用扫频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其驱动、X轴、Y轴、Z轴检测模态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分别为29692Hz和1274、31290Hz和354、29881Hz和305、30721Hz和393。结果验证了设计及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为高频三轴MEMS陀螺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微机电陀螺仪;单片三轴;高频;多目标优化   
    37
    |
    3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8806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湖泊水体浊度遥感监测领域,专家利用ICESat-2数据提取光子特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反演浊度,为湖泊水体监测提供新途径。

    陈恒, 何荣, 吴晓玲, 张帅帅, 朱晨晨

    摘要:为实现利用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反演湖面近岸水体浊度,本文对ICESat-2等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湖面水体光子分布特征,基于不同浊度条件下湖面光子分布特征不同的特性反演浊度。本文以北美五大湖区的伊利湖为研究区域,采用自适应参数的剪枝四叉树算法对ICESat-2的ATL03级数据进行去噪,提取湖面光子点数据,并结合实测数据获取了湖面光子的穿透深度、光子密度、衰减速率三个方面的关键光子特征。通过整合实测浊度数据及光子点特征数据,运用机器学习回归算法反演浊度。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在浊度反演中表现最佳,其决定系数(R²)达到0.93,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04NTU,均方根误差(RMSE)为2.67 NTU,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50 NTU浊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为进一步验证方法在不同浊度条件下的适用性,将实验数据划分为中低浊度组(0~30NTU)和高浊度组(>30 NTU)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低浊度组的反演精度略高于高浊度组。为湖泊水体浊度的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ICESat-2;湖面近岸水体;浊度反演;激光雷达;随机森林   
    27
    |
    2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834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光学测量领域,专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实现了无初始位姿依赖、曲率变化自适应、高精度测量,为离轴非球面高精度测量提供解决方案。

    马维阔, 邱丽荣, 李奕豪, 赵维谦, 刘昱含

    摘要:离轴非球面形状不对称且其表面曲率变化非线性,给面形高精度测量带来挑战。为解决现有离轴非球面面形测量方法高度依赖待测件初始调整位姿和曲率变化难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离轴非球面的无初始位姿依赖、曲率变化自适应、高精度测量。首先,根据平移-回转扫描测量原理和差动共焦技术抗表面倾角精准定焦的性能,从规划测量点和待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倾角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空间约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等面积准则下的螺旋扫描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优化,实现对离轴非球面测量路径的曲率自适应动态调整。使用该方法对离轴非球面和20°倾斜平面进行测量实验,将测量结果与Zygo干涉仪的测量结果点对点作差,面形差别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均优于10nm,对应3σ优于5nm,满足离轴非球面的高精度测量要求。  
    关键词:空间约束;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路径规划   
    28
    |
    1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776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路面图像逆透视变换领域,专家提出了基于深度相机语义分割与三维平面拟合的动态逆透视变换方法,有效提高了路面图像的逆透视变换质量。

    夏晓华, 高霄飞, 段智威, 冯鑫淼

    摘要:路面图像逆透视变换是实现基于图像的车距感知和路面病害测量的前提条件。传统静态逆透视变换方法具有变换参数无法动态调整的问题,而现有动态逆透视变换方法对路面车道线及纹理等信息依赖性较强,容易造成图像透视失真校正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相机语义分割与三维平面拟合的路面图像动态逆透视变换方法。首先,通过RGB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提取路面区域,在路面区域对应的点云数据中实现三维平面拟合,剔除非路面点云对路面拟合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利用路面信息和相机与路面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建立的相机位姿估计方法计算相机相对路面位姿;最后,基于路面在相机不同位姿下的成像关系,利用构建的路面图像逆透视变换模型实现原图到任意基准点的透视失真校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常见的相机位姿变化情况下透视失真校正误差稳定在10-2mm级,优于目前先进的逆透视变换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路面图像的逆透视变换质量。实际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机器视觉;路面图像;动态逆透视变换;语义分割;位姿估计   
    26
    |
    1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6865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为塑料小模数齿轮精密测量提供非接触式解决方案,有效解决测量问题。专家建立的数据处理方法,为CT测量复杂精密零件提供方法参考。

    李京忱, 汤洁, 石照耀

    摘要: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ICT)技术为塑料小模数齿轮的精密测量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解决方案,可有效解决塑料小模数齿轮测量中的诸多问题。用工业CT对塑料小模数齿轮进行测量并处理得到齿轮测量点云,在齿轮设计模型基础上获得齿轮设计点云;对齿轮测量点云和齿轮设计点云进行点云配准;再用DBSCAN算法进行设计齿面点云分割,并利用设计齿面点云引导测量齿面点云分割;得到齿距偏差评定点,并进行齿距偏差评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相较于齿轮测量中心的测量结果,左、右齿面单个齿距偏差的差异绝对值最大的为2.8μm,齿距累积总偏差的差异绝对值最大的为-6.6μm。本文建立的工业CT齿轮齿距偏差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为复杂的CT测量齿轮精度的应用方向奠定了方法基础,并可为工业CT测量其它复杂精密零件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工业CT;齿轮;点云配准;点云分割;齿距偏差   
    38
    |
    1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578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复杂环境下垃圾检测领域,专家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化模型,有效提升检测精度并降低模型复杂度,对边缘端检测装备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孙世政, 何玲玲, 郑帅, 何泽银

    摘要:针对复杂环境下垃圾检测模型参数量大以及存在误检和漏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化垃圾检测模型。首先,提出一种MobileNet V3_ECA轻量级网络结构作为YOLOv8n的骨干网络,提升模型对垃圾特征区域的表达能力,同时减少模型参数量;其次,在骨干网络引入上下文锚点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垃圾特征的提取能力;然后,在颈部网络采用全维动态卷积替换标准卷积,细化局部特征映射,实现垃圾局部细粒度特征的融合能力;最后,采用WIoU v3边界损失函数提升网络边界框回归性能。在自建复杂背景下的垃圾数据集进行模型验证实验,改进后模型相比原YOLOv8n,mAP@0.5提升了1.1%,检测速度FPS提高11.7%,参数量Params、模型大小Size和浮点运算量FLOPs分别降低了70.8%、66.1%和70.7%。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模型能有效提升检测精度并显著降低模型复杂度,对模型部署与应用至边缘端检测装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关键词:垃圾检测;轻量化;MobileNet V3_ECA;YOLOv8n;深度学习   
    40
    |
    1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535135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30
    在机器人感知领域,提出了一种视触融合测量方法,有效实现透明玻璃三维测量与定位,为机器人在透明玻璃感知与重建应用中提供解决方案。

    胡慧然, 宋爱国

    摘要:透明玻璃的三维测量在机器人感知领域仍是一大挑战。传统视觉测量方法难以有效感知透明玻璃表面,而触觉检测受限于采样效率和测量分辨率,难以实现高精度面型重建。为克服这些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测量偏折术与主动触觉探测的视触融合测量方法。视觉测量提供相对表面相位梯度信息,触觉传感提供绝对位置信息,从而有效消除梯度-高度二义性,并抑制由底面玻璃偏折引起的幽灵条纹干扰。实验搭建了一套基于深度相机Realsense D435和 UR10 机械臂的测量系统,并在平面与近似平面玻璃样品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平面与近似平面玻璃的感知与重建,相比深度相机结合显像剂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在凹面玻璃表面重建中RMS降低了80.59%,在凸面玻璃表面重建中RMS降低了96.33%。提出的方法充分利用机器人自身的视觉-触觉传感能力实现了透明玻璃的三维测量与定位,为机器人在透明玻璃的感知与重建的应用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相位测量偏折术;视触融合;玻璃检测;波前重建   
    50
    |
    1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449408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27
    在古铜镜X光图像融合领域,专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有效保留纹饰细节和病害特征,为古铜镜保护提供新方案。

    吴萌, 张倩文, 孙增国, 相建凯, 郭歌

    摘要:针对被锈蚀覆盖的古铜镜因镜缘与镜心区域厚度不均,单能X射线无法检测出完整的纹饰和病害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直觉模糊集熵测度和显著特征检测的古铜镜X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引入有效引导滤波对高能量X光图像的纹饰结构做对比度增强。接着,采用联合双边滤波和结构-纹理分解策略设计三个尺度分解模型,以提取不同能量X光图像的能量层、残差层和细节层信息。其次,能量层通过l1-max规则得到融合后的能量图像,残差层利用直觉模糊集熵测度构造小尺度纹理特征融合模块,细节层结合扩展差分高斯与空间频率增强算子构建复合型显著特征检测策略。最后,将能量融合图、残差融合图和细节融合图相加得到最终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6种客观评价指标AG、SF、SD、SCD、NAB/F和SSIM相较于对比方法分别平均提高了23.59%,22.99%,16.12%,42.55%,17.07%,20.54%,融合结果可以有效保留古铜镜清晰的纹饰细节和病害裂隙的关键特征,在对比度和结构保持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对比方法。  
    关键词:图像融合;边缘保持滤波;三尺度分解;纹理提取;直觉模糊集熵测度;显著特征检测   
    112
    |
    9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841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08
    最新研究提出EDFDNet去雾网络,有效提升非均匀雾霾图像真实性和可见性。

    李雄心, 夏丰领, 张靠民, 王洪亮, 谢涛

    摘要:自然环境中的雾霾通常是非均匀且不规则的,对计算机视觉任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强化边缘特征双分支融合去雾网络(Enhanced-edge-feature Dual-branch Fusion Dehazing Network,EDFDNet)。为了保留图像的真实性,同时在模糊严重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去雾后的可见性,构建了网络的首要分支传输图精细分支,采用融合离散小波变换的U型网络分层编解码器结构提取多尺度精细特征信息,并定义了强化边缘信息判定的数学方法;特征提取分支串联ResNet残差块和Transformer与双重注意力结合的并行特征提取模块,将提取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进行融合,提高了网络对非均匀雾霾图像的理解能力和处理效果,进一步恢复图像的可见性,将上述两个分支加入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主干框架中,形成了去雾网络EDFDNet。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室外合成数据集上的平均PSNR和SSIM比当前主流方法的最优结果分别提高了1.2567和0.0308,同时在真实世界数据集的测试中,PIQE、RI和VI达到了最佳指标21.471、0.9711和0.9003。EDFDNet在真实性的提高和可见性的恢复上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适用于真实世界非均匀雾霾图像的去雾。  
    关键词:真实世界雾霾;非均匀去雾;特征融合;边缘特征强化;生成对抗网络   
    119
    |
    16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806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08
    在生物细胞工程领域,研究人员设计了柔性并联压电定位台,实现细胞捕获、切割、分离及注射等操作,为细胞级操作提供解决方案。

    康升征, 王浩文

    摘要:为实现细胞级的操作如细胞捕获、切割、分离及注射,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生物细胞工程的柔性并联压电定位台,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仿真和测试。该定位台由动平台、底座、三级放大机构和三个压电作动器组成。压电作动器所产生的位移经三级放大机构进行放大,并通过反馈控制实现定位台的精确运动,从而达到目标定位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伪刚体法结合柔性铰链刚度计算模型对该机构进行运动静力学分析。利用Lagrange方程,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所设计的柔性并联压电定位台动力学模型。在确定结构参数后,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验证推导出的理论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理论与仿真模型的误差小于10%,该机构能够实现大行程以及较高频率的运动。此外,我们还搭建了柔性并联压电定位台样机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以评估其开环和闭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定位台具有125μm×126μm的工作行程,X和Y方向上的固有频率分别为128.9Hz、132.8Hz,相应的运动分辨率均优于400nm。  
    关键词:细胞微操作;压电作动器;柔性并联机构;微定位平台   
    112
    |
    14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827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08
    在图像融合领域,研究者提出了一种低光增强和语义注入式多尺度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有效提升了低光环境下融合图像的质量,有助于提升高级视觉任务的性能。

    杨艳春, 李佳龙, 李毅, 王泽煜

    摘要:针对低光照条件下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由于忽视光照而导致纹理细节不清晰、视觉感知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光增强和语义注入式多尺度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适合低光增强的网络,通过残差模型反复迭代,实现夜间场景下可见光图像的增强。然后,采用一种基于Nest架构的特征提取器作为网络的编码与解码器,其中深层特征能捕获图像的复杂结构和语义信息,设计了一种语义先验学习模块,通过交叉注意力进一步提取深层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语义信息,采用语义注入单元,将增强特征逐级注入了各个尺度。其次,设计了梯度增强分支,主流特征先通过混合注意力,再由主流分出Sobel算子流和Laplacian算子流,以此增强融合图像梯度。最后,通过解码器中同层之间的密集连接和不同层之间的跳跃连接,对各尺度特征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在视觉信息保真度、互信息、差异相关系数和空间频率,较九种对比方法分别平均提高了23.1%、16.3%、18%、39.8%,有效提升了低光环境下融合图像的质量,有助于提升高级视觉任务的性能。  
    关键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多尺度融合网络;低光增强;交叉注意力;语义注入   
    108
    |
    14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822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08
    在水下图像增强领域,研究人员提出了融合域迁移和注意力机制的模型,有效提升了图像质量,色彩恢复更自然,细节增强效果显著。

    姚婷婷, 冯子豪, 肇恒鑫

    摘要:水下环境存在复杂的光线衰减和散射现象,使得成像设备拍摄到的原始图像存在明显的质量退化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始图像成像质量,但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人工合成或模型生成的配对数据集进行训练。由于训练样本与真实图像在数据分布上存在较大域差,因此容易出现过度增强、色偏去除不明显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融合域迁移和注意力机制的水下图像增强模型。首先,设计了域迁移图像生成网络,结合物理成像模型和水型分类器,学习不同场景下不同域图像间的特征描述映射关系,减小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之间的差异性。然后,设计了多尺度混合注意力编解码网络,通过引入高效的特征连接和注意力融合机制,提高了网络对图像局部细节区域的增强能力。最后,提出了全局域关联一致性损失函数,通过构建域迁移过程中各阶段生成图像的内容和结构一致性关联,更好地训练网络模型参数,提高图像增强质量。所提模型在水下真实数据集UIEB和EUVP上UIQM和UCIQE指标分别取得了3.1401、0.6021和3.0768、0.6124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水下图像的增强质量,色彩恢复更自然,细节增强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水下图像增强;域迁移;生成对抗网络;注意力增强   
    136
    |
    2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813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08
    在伺服电机位置检测领域,专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为该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郑方燕, 徐浩杰, 袁彬斐

    摘要:针对基于时栅技术的伺服电机位置检测理论中因电机定子开槽导致两空间正交放置的TMR输出信号幅值不等,影响测量精度问题,结合电机内部定子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伺服电机位置检测新方法,将一对传感测头,对称分布于定子齿对称轴的两边且正交放置,以实现输出信号幅值相等。针对因伺服电机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场谐波分量影响测量精度问题,采用间隔2n+1λi/2n=0,1,2,3角度,布置另一对对称分布且正交的传感测头,再利用波形重构方法消除对应的i次谐波分量,同时保证信号幅值相等、相位正交的方式,实现精度提升。通过仿真验证了新的传感结构和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单对测头、仅满足空间正交条件相比较,对称结构传感方式输出的信号幅值相等,经补偿后感应信号中主要含有的三次谐波分量减小了73.8%,测量精度提高了6倍。表明该方法在伺服电机位置检测精度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伺服电机;时栅技术;位置检测;误差补偿;波形重构   
    93
    |
    13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801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08

    李文杰, 刘伍浪, 王贝贝, 黄玉源, 刘规杰, 李富权

    摘要:远心成像具有稳定放大倍率、大景深、低畸变等优点,在三维精密测量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远心镜头的孔径光阑无法完美地置于焦平面上,导致偏离光轴微小角度的光线也能进入,从而引入测量误差。针对该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定参数修正的远心三维重构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远心光路非理想性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与成像深度相关的系统标定参数模型,补偿因光路非理想性引起的测量误差。以对焦平面的标定参数为基础,基于控制变量法和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建立径向畸变系数与成像深度之间的数学多项式表达式。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滤除相位噪声,并基于多项式模型建立相位-深度映射关系。三维重构时,根据绝对相位确定的深度信息修正径向畸变系数,继而实现高精度的横向尺寸重构。在标定板和标准球实验中,系统参数修正前后被测线段的测量误差由28.8μm降为4.8μm,标准球的直径测量误差由35.2μm降为8.1μm,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该方法为远心光路系统的精密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数修正思路,丰富了远心三维测量技术。  
    关键词:远心成像;三维成像;精密测量;条纹投影轮廓术   
    82
    |
    11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88797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