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同济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数字光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全光谱高性能光学薄膜器件与应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 200092
[ "王占山(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8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得博学位,主要从事高性能薄膜、微纳光学、精密成像、X射线光学与技术的研究。E-mail: wangzs@tongji.edu.cn" ]
[ "张 众(1977-),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软X射线、X射线和中子薄膜光学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E-mail:zhangzhongcc@tongji.edu.cn" ]
[ "程鑫彬(1980-),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和2008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微纳智能感知、强激光器件和纳米计量方面的研究。E-mail: chengxb@tongji.edu.cn" ]
[ "沈正祥(1980-),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先进光学制造、光学仪器研制等研究工作。E-mail: shenzx@tongji.edu.cn" ]
[ "李文斌(197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极紫外-X射线光学薄膜与辐照损伤的研究。E-mail: wbli@tongji.edu.cn" ]
[ "王晓强(1970-),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先进光学制造技术的研究。E-mail: wangxiaoqiang@tongji.edu.cn" ]
[ "马 彬(198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和2009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学精密检测和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E-mail: mabin@tongji.edu.cn" ]
[ "焦宏飞(198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洛阳师范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薄膜光学,微纳光学,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E-mail: jiaohf@tongji.edu.cn" ]
[ "张锦龙(198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2009年于浙江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学薄膜、微纳光学器件方面的研究。E-mail: jinlong@tongji.edu.cn" ]
[ "魏泽勇(1982-),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2011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人工微结构材料光场调控的研究。E-mail: weizeyong@tongji.edu.cn" ]
[ "王 昆(1981-),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2004年、2007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学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E-mail: kunwang@tongji.edu.cn" ]
[ "黄秋实(1985-),男,教授,2006年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2012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极紫外与X射线光学器件的研究。E-mail: huangqs@tongji.edu.cn" ]
[ "蒋 励(1986-),女,博士,工程师,2008年、2011年、2018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X射线光学与技术的研究。E-mail: 1986jiangli@tongji.edu.cn" ]
[ "伊圣振(1984-),男,博士,副教授, 2006年、2009年、2012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X射线成像光学方面的研究。E-mail: 023123@tongji.edu.cn" ]
[ "邓 晓(1988-),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2016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栅标准物质、纳米计量等方面的研究。E-mail: 18135@tongji.edu.cn" ]
[ "顿 雄(1986-),男,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学系统设计、计算成像和智能感知的研究。E-mail: dunx@tongji.edu.cn" ]
[ "江 涛(198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维微纳结构的非线性光学及光电器件的性能表征与机制的研究。E-mail: tjiang@tongji.edu.cn" ]
[ "齐润泽(1987-),男,博士,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8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性能薄膜、极紫外X射线光学与技术的研究。E-mail: qrz@tongji.edu.cn" ]
[ "欧 凯(1988-),男,博士,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于郑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矢量光场调控、超构表面与微纳光电子学器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E-mail: kaiou211122@tongji.edu.cn" ]
[ "施宇智(1989-),男,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2年、201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流控、光镊、微纳光学等方面的研究。E-mail: yzshi@tongji.edu.cn" ]
[ "黄 迪(1989-),男,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于郑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9年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及其微纳结构的非线性光学及光电器件相关的物理机制研究。E-mail: idgnauh@tongji.edu.cn" ]
[ "余 俊(1988-),男,博士,助理教授,2010年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自由曲面光学、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方面的研究。E-mail: yujun_88831@tongji.edu.cn" ]
[ "顾振杰(1990-),男,博士,2012 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9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原子物理、量子光学、纳米计量领域相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E-mail: 19310207@tongji.edu.cn" ]
[ "骆文锦(1990-),男,博士,博士后,2013年于湖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9年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及其异质结的超快近场动力学研究。E-mail: wenjinluo@tongji.edu.cn" ]
[ "董思禹(1993-),男,博士,博士后,2015年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微纳光学器件机理、制备技术与光谱传感应用的研究。E-mail: dongsy@tongji.edu.cn" ]
[ "朱静远(1991-),男,博士,博士后,2014年、2017年于上海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20年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微纳加工技术、电子束光刻工艺、微纳光学器件、X射线波带片等方面的研究。E-mail: 20310078@tongji.edu.cn" ]
[ "谢凌云(1992-),女,博士,博士后,2014年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7、2021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强激光薄膜、微纳光学器件研究。E-mail: 0107xielingyun@tongji.edu.cn" ]
[ "何 涛(1993-),男,博士,博士后,2016、2021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超表面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E-mail: hetao@tongji.edu.cn" ]
[ "张 哲(1992-),男,陕西佳县人,博士,2015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极紫外光学薄膜及系统方面的研究。E-mail: zzgight@tongji.edu.cn" ]
[ "盛鹏峰(1996-),男,博士,博士后,2016年、2022年于同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学检测及加工的研究。E-mail:shengpf@tongji.edu.cn" ]
[ "钮信尚(1993-),男,博士,博士后,2016年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2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性能光学薄膜的设计、制备及表征技术的研究。E-mail: 1810081@tongji.edu.cn" ]
[ "陈玲燕(1935-),女,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自1980年在同济大学物理系任教,创建了同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室并担任主任,长期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E-mail: tjlychen@gmail.com" ]
[ "李同保(1942-),男,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于同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此后进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美国国家标准局工作,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光辐射测量、纳米计量等方面的研究。E-mail: tbli@tongji.edu.cn" ]
收稿日期:2022-07-06,
修回日期:2022-08-01,
纸质出版日期:2022-11-10
移动端阅览
王占山,张众,程鑫彬等.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十年创新历程[J].光学精密工程,2022,30(21):2555-2567.
WANG Zhanshan,ZHANG Zhong,CHENG Xinbin,et al.The 20-year innovation journey of institute of precision optical engineering at Tongji university[J].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2022,30(21):2555-2567.
王占山,张众,程鑫彬等.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十年创新历程[J].光学精密工程,2022,30(21):2555-2567. DOI: 10.37188/OPE.20223021.2555.
WANG Zhanshan,ZHANG Zhong,CHENG Xinbin,et al.The 20-year innovation journey of institute of precision optical engineering at Tongji university[J].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2022,30(21):2555-2567. DOI: 10.37188/OPE.20223021.2555.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二十年来,以探索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要应用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模拟相结合、科学问题解决与关键技术突破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重要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研究所的发展理念,打造了高水平研究平台,在X射线器件与系统、强激光薄膜与应用、光学纳米计量与测试、微纳光学与智能感知四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The Institute of Precision Optical Engineering (IPOE) at Tongji University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20 years, targeting at exploring the cutting-edge scientific problems, breaking through the core technologies, and serving the national key applicatio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simulation, integrated solutions to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key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mutual promotion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essential applications, IPOE forms its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nd builds a high-level research platform. So far, IPOE has achieved many outstanding innovations in the research areas of X-ray devices and systems, high power laser coating and applications, optical nano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s, and micro-nano optics and intelligent sensing, thus becoming a center for talented researchers' cultivation and high-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0
浏览量
1571
下载量
0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