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Light学术出版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收录情况
学术指标
期刊荣誉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特别推荐
下载排行
浏览排行
投稿指南
征稿细则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伦理规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最新刊期
2010
年
第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现代应用光学
强度调制偏振光谱仪的系统设计
宋志平,洪津,乔延利
2010, 18(11): 2325-2331. DOI: 10.3788/OPE.20101811.2325
摘要: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强度调制偏振光谱仪系统参数的设计。介绍了强度调制偏振光谱仪的结构原理,分析了调制器设计、光谱仪选型与系统指标间的匹配关系。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实例,以搭台方式建立了强度调制偏振光谱仪原理实验装置,并对平行光管直接输出的光和经起偏器起偏后输出的光进行了偏振光谱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测量波段内(525 ~700 nm),以卤钨灯为光源的平行光管直接输出光的偏振度值<10%;经过线偏振器起偏后输出光的偏振度值接近100%,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验证了基于强度调制技术设计偏振光谱仪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光学测量;偏振光谱仪;强度调制;解调
62
|
9
|
8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607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LED显示屏相机采集影像渐晕的修正
张鑫,王瑞光,陈宇,汪洋
2010, 18(11): 2332-2338. DOI: 10.3788/OPE.20101811.2332
摘要:为了克服相机影像渐晕在LED显示屏逐点一致化校正过程中带来的不均匀性缺陷,从相机影像发生渐晕时的灰度分布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平滑滤波算法的修正方法。介绍了CCD对LED显示屏进行数据采集和成像的原理;在分析其成像稳定性的基础上,描述了空域平滑滤波的原理,并选取模板对CCD采集得到的LED像素亮度空间分布做邻域平均平滑处理,得到了代表相机影像渐晕分布的曲面。最后,介绍了利用该曲面实现影像复原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对相机影像渐晕修正以后,可以使LED显示屏的显示均匀性偏差由12.9%缩小到0.73%,克服了修正前LED显示屏"中心暗、四周亮"的缺陷,达到了理想的校正效果。
关键词:LED显示屏;渐晕修正;图像平滑;显示均匀性
71
|
11
|
7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2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灵敏度系数可调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设计
何俊,周智,董惠娟,张广玉,欧进萍
2010, 18(11): 2339-2346. DOI: 10.3788/OPE.20101811.2339
摘要:针对裸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监测量程或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灵敏度系数可调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在增大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监测量程或提高精度方面的性能,并以此研制了基片表面粘贴式和FRP封装式两种封装结构的灵敏度系数可调应变传感器。理论分析并实验标定了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最后,对传感器理论和实验灵敏度系数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封装结构的大量程传感器的量程分别增加了243%和126%,高精度传感器的精度提高至0.51 με和0.52 με。传感器标定实验表明,两种封装结构的传感器都有很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
关键词:光纤Bragg光栅;高精度传感器;大量程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灵敏度
73
|
6
|
1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590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超光谱成像仪的精细光谱定标
郑玉权
2010, 18(11): 2347-2354. DOI: 10.3788/OPE.20101811.2347
摘要:为了精细标定棱镜色散超光谱成像仪1 024×80光谱像元的中心波长和响应带宽,建立了一套光谱定标装置,提出了实现1 nm光谱定标精度的定标方法。首先,介绍了产生谱线弯曲与谱线倾斜的原因,确定了精细光谱定标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算法;然后,利用光谱定标装置测定了全部光谱响应像元的离散单色光响应值,利用高斯方程拟合了相对光谱响应曲线;最后,建立了中心波长矩阵表和带宽矩阵表,采用多项式拟合算法确定了空间视场像元的色散方程和光谱通道谱线弯曲方程,实验测定了温度变化谱线漂移结果。另外,还对光谱定标精度对辐射定标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光谱定标结果表明:超光谱成像仪的光谱定标精度达到了±1 nm,各谱段带宽平均为8.75 nm;色散方程及谱线弯曲与设计结果相符,谱线弯曲值为14~19 nm,平均值为17 nm;1 nm的定标精度对辐射定标精度的影响分别小于1%(3000 K黑体)和0.25%(6000K黑体),满足超光谱成像仪1 nm光谱定标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超光谱成像仪;光谱定标;谱线漂移
63
|
10
|
2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神光-Ⅲ原型装置用速度干涉仪的光学系统设计
闫亚东,张法全,何俊华,齐文博
2010, 18(11): 2355-2361. DOI: 10.3788/OPE.20101811.2355
摘要:基于激光多普勒频移效应研制了一套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任意反射表面干涉测速系统(VISAR)。采用532 nm的照明激光设计了一套光谱带宽为0.2 nm的光学系统,通过合理选材,保证了光学系统的防辐射性能;基于光学膜系设计,滤除了526 nm的强干扰打靶激光以及其它波段的杂散光;采用模块化方法并设计光学铰链进行模块对接,简化了系统调试的复杂程度;利用激光对干涉仪粗调,再利用白光精调,实现了零程差调试。设计的系统光路总长为6.3 m,物方视场范围为φ1.0 mm,放大倍率为5×、10×;静态实验显示,干涉条纹平直、调制度达到0.67以上,物方分辨率达到5.3 μm。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地在神光-Ⅲ原型装置上进行了动态实验。
关键词:任意反射表面干涉测速系统;光学系统设计;多普勒频移
54
|
8
|
7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577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光纤端面的断裂机理及制备方法
李殿军,李世明,孟范江
2010, 18(11): 2362-2368. DOI: 10.3788/OPE.20101811.2362
摘要:为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解决光纤端面制备问题,根据固体断裂力学原理,分析和讨论了脆性均匀固体物质的断裂过程,得到了圆柱形物质在某一点的断裂路径具有在裂纹发展方向上的稳定性和唯一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制备光纤端面的设想。根据该设想,设计了一个光纤切割装置并进行了光纤端面制备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分别对光纤芯径为0.2,0.3,0.6,0.8,1 mm的光纤端面进行了切割,并应用读数显微镜和可见激光传输光束显示等技术手段测试了制备的光纤端面的光学质量。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光纤端面质量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质量完好的概率达到100%。
关键词:格里菲斯裂纹;光纤端面;光纤切割;固体断裂
81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981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偏最小二乘法荧光光谱预测啶虫脒农药残留
乔晓艳,王艳景,李刚
2010, 18(11): 2369-2374. DOI: 10.3788/OPE.20101811.2369
摘要:为满足农药残留多组分含量测定的要求,对荧光光谱法测量农药残留得到的混合光谱进行分离,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荧光光谱测量系统校正模型,并预测啶虫脒残留量。选择20个特征波长,采用交互验证方法,以预测残差平方和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优主成份数,获得了最佳分析模型。通过对预测集进行测试,滤纸带和西红柿表面啶虫脒残留浓度为100,220,450 mg/kg的预测值分别是101.45,222.91,440.08 mg/kg和98.67,208.56,419.22 mg/kg,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6和0.988。实验显示,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荧光光谱测定啶虫脒农药残留,具有快速、无损、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并表明该方法用于定量分析复杂多组分体系是有效的。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偏最小二乘;农药残留;啶虫脒
87
|
9
|
6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563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光谱成像仪CCD组件的稳态/瞬态热分析与验证
郭亮,吴清文,颜昌翔,刘巨,陈立恒,朴仁官
2010, 18(11): 2375-2383. DOI: 10.3788/OPE.20101811.2375
摘要:针对光谱成像仪CCD器件温度过高产生的热噪声和暗电流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对CCD组件进行了稳态/瞬态热分析。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CCD组件传热的数值模型。根据CCD组件的结构特点和导热路径,应用有限元热分析软件IDEAS-TMG建立了有限元热分析模型,在给定温度边界条件下对CCD组件进行了稳态和瞬态仿真分析。给出了CCD组件的热响应性能、组件中关键部件的稳态温度分布云图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瞬态温度曲线。稳态分析结果表明,CCD器件工作过程中的平均温度水平为27.1℃;瞬态分析结果表明CCD器件在工作时的升温速率为2.5℃/min,最高温度为37.8℃。验证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和温度预示的有效性。稳态试验过程中CCD器件的温度为26.8℃,瞬态试验过程中温升速率为2.4℃/min。所获得的稳态和瞬态分析结果能够满足热控指标要求,为提高CCD组件的可靠性和热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空间光学;光谱成像仪;CCD组件;热分析;热试验
78
|
7
|
5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964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基于四象限探测的激光粒度仪自动对中技术
葛宝臻,李文超,马云峰,魏耀林
2010, 18(11): 2384-2389. DOI: 10.3788/OPE.20101811.2384
摘要:针对激光粒度仪手动对中自动化程度低、不易调整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四象限对中单元的新型50通道光电探测器的自动对中方法。该方法根据光束是否处于四象限探测器的感光范围,将自动对中过程分为粗对中和精对中两部分。当光束不在四象限探测器的感光范围内时,可根据探测器的特定结构进行粗对中;当光束处于四象限探测器感光范围内时,根据四象限探测器产生的光电流强弱判断探测器的运动方向进行精对中。在粗对中过渡到精对中后采取变步长方式,通过比较对中精度和对中所需时间确定算法的最佳截止条件。完成了激光粒度仪自动对中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实验验证了对中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最终的对中分辨率高于5 μm。使用该技术对标准颗粒样品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证实自动对中后的测量数据符合国家激光粒度仪校准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激光粒度仪;自动对中;光电探测器
62
|
9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点衍射波前位相的测评
马冬梅,陈土泉
2010, 18(11): 2390-2397. DOI: 10.3788/OPE.20101811.2390
摘要:提出一种检测点衍射干涉仪关键部件针孔所产生的衍射光学波前的方法。介绍了点衍射波前的产生原理,分析了小孔质量状态、照明光路调整状态与波前各个像差分量之间的关系。基于信息光学基础理论,采用傅里叶变换和迭代算法,采集针孔衍射图像并进行计算分析,实现对衍射波前的位相复原以获得波前信息。阐述了测试方法的理论依据和计算公式,应用研制的位相复原分析计算软件测试并分析了实际采集的点衍射图像,通过15次的迭代,输出的位相值逐渐收敛,图像误差因子下降到0.12。目前,该方法已用于对针孔的筛选和针孔照明系统的装调中,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点衍射;波相差;傅里叶变换;位相复原;迭代算法
51
|
7
|
9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951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
利用负刚度效应调谐的硅调谐式陀螺仪
杨波,王寿荣,李坤宇,朱熙,曹慧亮
2010, 18(11): 2398-2406. DOI: 10.3788/OPE.20101811.2398
摘要:为了验证硅调谐式陀螺仪原理的可行性,研究了硅调谐式陀螺仪的调谐机理,硅转子运动模态和加工工艺以及信号检测与再平衡控制回路。提出了一种利用力矩器的负刚度效应来实现硅调谐式陀螺仪调谐的新方法,推导了静电负刚度调谐的理论公式;设计、仿真、加工了硅薄片式转子平衡环部件和电容器极板,给出了电容信号敏感接口电路、升压放大电路、反馈校正电路和再平衡控制回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硅调谐式陀螺仪原理样机。试验结果证实,利用负刚度效应调谐是可行的,接口电路和再平衡控制回路设计是合理的。初步性能测试表明,硅调谐式陀螺仪可实现标度因数为1.42 mV/((°)/s), 标度因数非线性为2.47%,量程为±200 (°)/s。试验结果验证了该陀螺仪基本原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硅调谐式陀螺仪;负刚度效应;调谐;接口线路;再平衡控制回路
61
|
8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533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系统
黄吉东,王龙山,李国发,张秀芝,王家忠
2010, 18(11): 2407-2412. DOI: 10.3788/OPE.20101811.2407
摘要:为解决磨削加工中影响因素多,难以实现自动化加工的困难,对磨削系统的表面粗糙度预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目前常用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等式约束,把原来求解一个二次规划问题转化成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方法简单且有效。比较实验显示,该方法响应时间快、测量精度高,测量精度误差比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小4%,比进化神经网络(BP+GA)预测方法小1.3%,所提供的预测方法可以实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在线预测。将其应用于外圆纵向磨削智能系统中,实时计算预测值与给定粗糙度的差值,引导磨削专家系统修正磨削参数,实现智能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外圆纵向磨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表面粗糙度
70
|
8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936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电活性聚合物微型发电机
陈明,林桂娟,宋德朝
2010, 18(11): 2413-2420. DOI: 10.3788/OPE.20101811.2413
摘要:通过实验分析了电活性聚合物在静电场中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内部机理,研究了电活性聚合物发电原理,定量分析了电活性聚合物产生的电能。运用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分析了Yeoh模型、Mooney-Rivlin模型和Ogden模型的不同应变能函数,建立了电活性聚合物变形特性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电活性聚合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力学特性,构建了能量收集方程及运动学方程。最后,基于电活性聚合物发电原理,采用丹佛斯生产的电活性聚合物材料建立了风力发电机实验装置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电活性聚合物在10%应变状态下,充电电压为1 200 V时,一次循环收集的电能为13.7 mJ。这些实验为电活性聚合物致动器、传感器和微型发电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电活性聚合物;微型发电机;Mooney-Rivlin模型;应变能函数
84
|
11
|
7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520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STEP卫星加速度计测量头线圈的超导特性测试及改进
杨勇,曹喜滨,王肃文,D. GILL,R. TORRII,J. MESTER,P. WORDEN
2010, 18(11): 2421-2429. DOI: 10.3788/OPE.20101811.2421
摘要:为确保STEP卫星超高精度加速度计的测量头线圈三维超导膜在设计的工作电流范围内完全超导,以实现10
-18
g
精度的加速度测量,对测量头线圈进行了低温超导测试,测试证明三维超导膜存在不完全超导缺陷。利用分段测试法对三维膜线圈的二维组成部分进行了测试,确定了测量头线圈超导缺陷的位置,并分析了造成超导缺陷的原因。根据测试和分析结果改进了线圈设计,实现了测量头线圈的完全超导,并标定线圈的最大工作电流为-40~40 mA,满足STEP卫星加速度计对超导电流要求的-10~10 mA,设计裕度达到300%。通过测试、分析与改进设计,定型了STEP卫星超高精度加速度计测量头线圈的研制,为完成STEP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实现了三维超导膜线圈的制造与工程应用。
关键词:加速度计;超导量子干涉仪;测量头线圈;三维超导膜;低温超导;等效原理检验卫星
67
|
8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力反馈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刚度的自适应调整
李童杰,刘云峰,董景新,范达
2010, 18(11): 2430-2436. DOI: 10.3788/OPE.20101811.2430
摘要:为了提高模拟力平衡式电容微机械加速度计的鲁棒性和分辨率,对系统的非线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认为力发生器的非线性会引入一个可变负刚度。在传统方案中,为保证加速度计满量程时总刚度大于0,预载电压要小于失稳预载的0.707,这就造成在加速度输入较小时其总刚度较大,从而影响其阈值以及小输入时的分辨率。为弥补传统方案中力矩器非线性对系统分辨力的影响,本文应用自适应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总刚度不变的变预载自适应调整方法来提高闭环系统的鲁棒性和分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数字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调整方案后,加速度计在0
g
附近的分辨率由43.2 μ
g
提高到11.3 μ
g,1 g
附近的分辨率由36.4 μ
g
提高到12.1 μ
g
,这些数据验证了自适应调整方案对系统性能的改进。
关键词:微机械加速度计;自适应控制;刚度;变预载;分辨率
73
|
9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897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外磁场方位及磁珠位置和团聚对巨磁阻生物传感器检测的影响
李福泉,冯洁,陈翔,石海平
2010, 18(11): 2437-2442. DOI: 10.3788/OPE.20101811.2437
摘要:实现GMR生物传感器对磁珠及其偶联的生物分子的定量检测,必须考虑磁场方位及磁珠位置和磁珠团聚对检测方法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这3个因素对GMR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外磁场倾斜、磁珠位置偏离电阻条中心和磁珠团聚均会使信号减小,其中外磁场倾斜影响尤甚;当外磁场倾斜为0.5°时,磁珠的信号会减小80%。为了与模拟结果进行比对,制备了与模型相同的线宽为5 μm 的GMR生物传感器,并测量了输出信号与磁珠覆盖率的关系。测试结果显示,二者呈线性趋势,但与线性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另外,当磁珠覆盖率为23.6%时,实验测得的信号为63 μV,比模拟结果的247 μV偏小。实验显示这两种偏差均源于前述3个因素对GMR信号的影响。因此,用GMR传感器对磁珠进行定量检测时,为使信号大小与磁珠个数呈线性关系,应保证以下测试条件:外磁场尽可能垂直于传感器平面;测试过程中外磁场倾斜角不能变化;设法使磁珠集中于电阻条中间区域;尽量保证磁珠不团聚。
关键词:巨磁阻生物传感器;磁珠;磁场模拟;生物检测
39
|
6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883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挠性印制电路板焊盘表面缺陷的检测
黄杰贤,李迪,叶峰,张舞杰
2010, 18(11): 2443-2453. DOI: 10.3788/OPE.20101811.2443
摘要:针对挠性印制电路板(FPC)上的焊盘表面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智能检测方法。首先,根据缺陷的表现形式对焊盘缺陷进行归纳与分类,采用最大熵值法量化提取焊盘的颜色特征和面积特征;然后,通过评估灰度共生矩阵(GLCM)对纹理颜色变化特征与纹理结构特征量化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焊盘纹理特征的量化与提取。实验分析显示,缺陷焊盘与非缺陷焊盘在某个或多个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该特点,建立了BP神经网络,以焊盘的颜色、面积、纹理结构、纹理颜色变化特征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学习大量样本,获取最佳权值参数,最终实现对FPC焊盘表面缺陷的检测,检测准确率高达94.6%,50个焊盘的检测时间为300 ms。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对焊盘表面缺陷进行识别,而且能够满足在线检测对速度的要求。
关键词:挠性印刷电路板;焊盘;特征提取;灰度共生矩阵;神经网络
107
|
10
|
1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477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单晶硅振动环陀螺仪的制作
张明,陈德勇,王军波
2010, 18(11): 2454-2460. DOI: 10.3788/OPE.20101811.2454
摘要:为了简化电容式振动环陀螺仪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成品率,提出了一种结合反应离子深刻蚀(DRIE)与阳极键合的陀螺仪制备方法。分析了振动环陀螺的工作原理,指出了传统工艺存在的缺陷;对该制作方法所采用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陀螺仪性能的影响,并依据分析和实验结果改进了工艺流程和参数。最后,采用该方法制作了振动环式微机械陀螺仪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成功制作电容间隙为3 μm、厚度为80 μm的振动环式陀螺仪微结构。与传统的制作方法相比,工艺流程大为简化,掩模板数量从7块减少到2块,满足器件性能可靠、工艺简单、成品率高的要求。
关键词:微机械加工工艺;深刻蚀;阳极键合;振动环陀螺
57
|
7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871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应用延长基线法实现北斗双星的快速定向
张晓安,逯亮清,杨彪
2010, 18(11): 2461-2466. DOI: 10.3788/OPE.20101812.2461
摘要:为验证北斗双星定向中所提出的通过延长基线确定模糊度的方法,利用双天线北斗载波相位接收机系统构建了实验平台,设计了延长基线北斗定向物理实验方案,通过事先在实验场地确定同一方向不同基线长度的若干天线放置位置实现了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用延长基线法确定北斗定向载波相位单差模糊度是可行的,在延长基线期间无周跳发生时成功率可达100%。此外,辅助验证了影响北斗定向精度的若干确定性影响因素,包括基线长度、定向时长以及基线指向等,提出为提高定向精度,应适当增加基线长度,延长定向时间,并尽可能令基线指向接近南北方向。该项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北斗定向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
关键词:北斗一号系统;卫星定向;载波相位;模糊度;延长基线
80
|
6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464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信息科学
数字图像与数码相机噪声相关性的偏态分布
崔夏荣
2010, 18(11): 2467-2472. DOI: 10.3788/OPE.20101811.2467
摘要:为了提高利用噪声相关性鉴别数字图像真伪的正确性,探索了描述噪声相关性偏态分布的最佳模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验证了在(0,1]区间beta分布、gamma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可用于描述噪声相关性的偏态分布。然后,利用这3种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模拟实际的噪声相关性偏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征和最小错误率的大小说明了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描述噪声相关性偏态分布的效果最佳,从而提出用对数正态分布描述噪声相关性偏态分布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广义chi平方分布的模型相比,采用该模型可使最小错误率降低60%以上,证明了采用正确的模型描述噪声相关性偏态分布是降低鉴别错误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字图像;数码相机;噪声相关性;偏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57
|
7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运载火箭上面级惯性与天文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张利宾,崔乃刚,吕世良,浦甲伦
2010, 18(11): 2473-2481. DOI: 10.3788/OPE.20101811.2473
摘要:针对运载火箭上面级惯性导航随时间累积而误差增大以至不能满足长时间工作要求的问题,对采用星敏感器和地球敏感器修正惯性导航误差的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导出了上面级常用坐标系定义和姿态转换矩阵。然后,根据惯性导航的误差传播特性、星敏感器测量方程和地球敏感器的模拟测量方程,给出了组合导航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最后,设计了基于Matlab/dSpace仿真平台的星敏感器在导航回路中的半物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导航使惯性导航位置误差矢量和从1.171 9×10
4
m减小到1.036 7×10
3
m,速度误差矢量和从11.282 7 m/s减小到3.662 6 m/s,姿态误差从0.1°减小到5',说明了该组合导航方案能够有效修正惯性导航时间累积误差,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方案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关键词:运载火箭上面级;组合导航;地球敏感器;星敏感器;半物理实验
43
|
7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449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应用决策集选播模式的SIP测控网络负载均衡策略
周钦河,刘桂雄,洪晓斌
2010, 18(11): 2482-2488. DOI: 10.3788/OPE.20101811.2482
摘要:针对目前单优化目标选播模式容易导致负载发生新的不均衡问题,建立了SIP测控网络平台并分析其选播机理。采用网络层选播和应用层选播综合的方式,提出了最优决策集选播的负载均衡策略。选播目标为一个集合,包含多个满足要求的服务器,以避免蜂拥抢占服务器资源的情况发生;建立SIP测控网络最优决策集选播数学模型,采用证据理论决策选播目标权重,从而产生最优决策集。在OPNET仿真环境下,搭建SIP测控网络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决策集选播模式比单优化目标选播模式的服务器占用资源不均衡率降低了31%,能够很好地将负载均衡到各个服务器中,并减少了单个服务器处理多进程需要的额外资源开销。
关键词:测控网络;选播;负载均衡;最优决策集;证据理论;IPv6;SIP
67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H.264快速运动估计算法的改进
李桂菊,刘刚,梁静秋
2010, 18(11): 2489-2496. DOI: 10.3788/OPE.20101811.2489
摘要:为了提高视频压缩效率,对H.264中采用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UMhexagonS进行了改进。首先,在起点预测后加入一个结束搜索条件,判断是否结束对当前宏块的运动估计。然后,对于需要进一步运动估计的宏块,从两个方面对原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搜索模板分割方法,在进行十字形模板和大六边形模板搜索时,只需要根据该方法选择少量搜索点进行运动估计。根据运动矢量的统计特点,减少了正方形模板和扩展六边形模板的搜索点数。同时验证了所采用的搜索区域分割方法的合理性。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运动估计时间比原算法平均减少了15.59%,而峰值信噪比和码率基本不变,并且能够适应各种运动类型的视频序列。得到的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总体编码性能。
关键词:视频压缩;区域分割;UMhexagonS算法;运动估计;统计特点
89
|
6
|
6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435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彩色梯度相移与格雷码相结合的三维测量方法
单鹂娜,于晓洋,于双,吴海滨,陈德运
2010, 18(11): 2497-2504. DOI: 10.3788/OPE.20101811.2497
摘要:为了实现高分辨率快速非接触式三维测量,将彩色梯度相移法与格雷码相结合,提出了三维测量算法。将一幅彩色梯形三步相移图案和两幅彩色格雷码图案相结合,对测量空间进行编解码;通过两幅彩色格雷码图案将测量空间可靠地分成64个子空间,通过一幅重复彩色梯形三步相移图案将每个子空间分成6个区域,每个区域再通过强度比细分到像素级。给出了编码图案和解码公式,组建了彩色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并分别采用彩色梯形相移法和本文提出的方法对深度为700~950 nm的平面进行了仿真和实际测量。理论分析、仿真与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得到的测量平均误差<0.9 mm,测量标准差<1.2 mm。最后,采用本文方法对石膏和人体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运算速度快的优点。
关键词:彩色梯形相移;格雷码;强度比;三维测量
66
|
7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快速分形立体视频编码系统的设计
祝世平,侯仰拴
2010, 18(11): 2505-2512. DOI: 10.3788/OPE.20101811.2505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视频编码的快速立体视频编码算法。首先,对传统分形视频编码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基于DCT变换的方式对I帧图像进行编码,同时采用树状划分方法对非I帧图像进行块匹配。在立体视频编码中以左通道为基本层,右通道为增强层;左通道采用单独的运动补偿预测方式(MCP)进行编码,右通道采用MCP加视差补偿预测方式(DCP)进行编码。在进行DCP编码方式时,充分利用立体平行摄像结构中的偏振性和方向性简化DCP搜索方式,由此提出了一种快速搜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峰值信噪比(PSNR)和压缩比(CR)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本文所提出的快速编码算法能够将运算复杂度降低为全搜索算法的0.028~0.029倍,增强了立体视频编码的实用性。
关键词:分形编码;立体视频;视差匹配;极线几何
59
|
7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1423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火箭喷管运动视觉测试精度的校准与实验
刘博,叶东,陈刚,车仁生
2010, 18(11): 2513-2520. DOI: 10.3788/OPE.20101811.2513
摘要:基于新型双轴摇摆直线升降运动校准装置,提出了一种喷管运动视觉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首先,将校准装置提供的摆心、摆角的标准值与视觉测量系统的测量值在空间上对应起来,通过校准装置提供给喷管模型2次不同轴的摆动,推导出视觉运动测量系统的世界坐标系与喷管摆角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关系。然后求解出二者位姿矩阵和平移向量,在视觉运动测量系统中建立喷管的摆角坐标系;通过时间同步系统向校准装置和视觉运动测量系统发送同步时间基准信号和同步触发信号,同步二者的采样时间,实现标准值与测量值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完成摆动动态数据的直接比较。最后对喷管运动视觉测量系统进行了校准实验,分析了喷管在±12°的摆动空间内不同位置的摆心、摆角的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运动范围内摆角的最大测量误差为0.093°,摆心的最大测量误差为0.832 mm。
关键词:火箭喷管;视觉测量;校准方法;摆角;摆心
54
|
6
|
5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750811 false
发布时间:2020-08-1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