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22日 南京
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5G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视觉在稳定性、实用性、准确性和处理能力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将在智能测量和智能检测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并在测量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多信息多指标,实现基于复杂逻辑的智能化判断。
随着机器视觉的技术发展,给各个领域带来新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红外技术专家工作委员会将组织召开机器视觉与智能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
我们将针对光电成像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议题和痛点难题,开展技术交流,共同促进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核心基础设备研发、测试标准制定和应用领域拓展。通过机器视觉技术使测量测试技术向智能化和客观评价方面发展;测试仿真环境向复杂应用环境方向发展;测试条件向实验室内与外场测试并重方向发展;测试仿真技术面向产品和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扩展。建立起以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引领的机器视觉创新技术生态链。为国防、工业和民用等应用领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光电测试测量装备,逐步实现高端测试设备的国产化。
21日全天技术交流会,
23上午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测试方法标准(GJB)培训。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天津市红外技术工程中心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红外技术专家委员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研究会光电技术产业化分会
中国兵工学会微光夜视技术专委会
大会主席:
庄松林院士,上海理工大学
姜会林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于起峰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李天初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崔铁军院士,东南大学
崔向群院士,国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大会执行主席:
张广军院士,东南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主席:
樊仲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委员:
郝 群,北京理工大学
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
白 剑,浙江大学
程序委员会:
主席: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委员:
付跃刚,长春理工大学
周维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熊大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曹良才,清华大学
隋修宝,南京理工大学
刘子骥,电子科技大学
各专题分会:
专题一:机器视觉技术
主席:
隋修宝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刘子骥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程德文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罗海波研究员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专题二:光电测量技术
主席:
曹良才教授 清华大学
付跃刚教授 长春理工大学
韩森 苏州大学
甘海勇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与激光计量研究所
专题三:集成电路与集成光学测试技术
主席:
周维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马旭 北京理工大学
专题四:生物医学与光子学技术
主席:
付玲 华中科技大学
熊大曦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汪待发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五:军民两用光电测试与计量技术
主席:
魏凯 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所
谢小平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学军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陈卫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六:工程应用
主席:
贾伟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
纪程 南京理工大学
王霞 北京理工大学
朱宗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征文议题方向(不仅限于此):
1 机器视觉技术
· 计算成像技术
· 非视域成像技术
· 多维信息获取与融合感知技术
· AR/VR技术
· 光谱成像与应用技术
· 三维成像与检测技术
· 激光点云与三维测量技术
· 精密光学测量与显示技术
2 光电测量技术
· 光电与红外系统的仿真建模技术
· 目标与背景光学景象仿真技术
· 目标与背景辐射测量技术
· 多模光电探测系统的检测技术
· 光电系统动态性能测试与评估技术
· 红外材料与器件的测试技术
· 光电传感器测试与计量技术
· 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
3 集成电路与集成光学测试技术
· 前道制造测量技术
· 封装测量技术
· 芯片测量技术
· 光纤通信测量技术
· 量子通信测量技术
· 空间光通信测量技术
4 生物医学与光子学技术
· 生物光学测量技术
· 医/药光学测量技术
5 军民两用光电测试与计量技术
6 机器视觉技术工程应用
· 机器视觉与无人系统应用技术
· 机器视觉与医疗应用技术
· 机器视觉与智能安防技术
· 机器视觉与环保技术
· 机器视觉与自动驾驶
· 机器视觉与工业自动化
· 机器视觉与电力检测
· 机器视觉与轨道交通
· 机器视觉与石化
